

为推动科技园高质量建设,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学校资产公司于2024年12月12日举办了专题培训会。邀请我校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李颖围绕主题“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研究:发达国家的经验与启示”开展专题培训。资产公司总经理李玉峰作总结讲话,行政人力部副经理刘宏双主持培训会。资产公司班子成员、以及资产公司、南开大学科技园、南开二十一世纪工研院、汇友阁公司相关职工参加培训。
培训会上,李颖教授的讲话主要围绕背景与理论介绍、发达国家科技园案例、发达模式的共性要素以及对天开园建设的分析与启示四个部分展开。旨在结合国际典范分析科技园发展经验,为天开园的未来规划提供科学借鉴。
李颖教授系统梳理了我国科技园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从火炬计划的启动到国家大学科技园体系的建立,重点阐释了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关键载体的重要性。她指出,科技园的发展依赖产业集聚与协同效应、灵活的市场导向与国际化视野,以及高效的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机制等核心要素。李颖以斯坦福研究园、128号公路科技园、剑桥科技园、加拿大卡尔顿高科技区、澳大利亚麦考瑞科技园、新加坡纬壹科技园、日本筑波科学城这七个发达国家的科技园区为案例,深入剖析了这些园区的关键成功因素,展示了产业链协同、政策支持和人才集聚对于园区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讲到天开园启示方面时,李颖教授特别强调,要强化天开园“一核两翼”空间交通联通布局;强化平台公司专业化程度,鼓励市场竞争;建设管理中心服务体系,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她还建议天开园应积极探索产业与人才集中促进创新效应与协同效应;进一步发展园内生活服务配套,聚拢科技园“人气”;成立大学主导的技术转移试点部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注重市场导向,避免政府过度干预。
李颖教授在培训中指出,天开园需要进一步加强与高校、企业及政府的联动,推动创新资源的整合与高效利用。她希望与会人员认真总结培训内容,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园区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李玉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天开园作为天津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要持续强化科技园“始于大学、不止于大学”的使命,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产业集聚、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不断努力。他鼓励公司及各子公司,积极投入科技园建设中,紧抓机遇、迎接挑战,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贡献更大力量。
据了解,天开园自成立以来,已累计注册企业2056家,涉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初步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与产业集群效应。未来,天开园将继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助力天津成为国家级科技创新高地。
(文字 江晗绮 赵欣欣 摄影 江晗绮 赵欣欣)